俗話說人如其名,中國人一向習慣以名字來推敲一個人的性格,有時候一個好的名字甚至還能帶來好的機遇或者一份好工作。同樣,對于葡萄酒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名字勢必能提升名氣,進而帶動消費。那么,葡萄酒的命名到底有何講究呢?
以葡萄品種命名
當喝到朋友遞過來的一杯葡萄酒時,你可能下意識就會猜想或者提問:這是什么葡萄釀的呢?當得知釀酒品種后,你可能就能將喝酒的時候聞到和嘗到的風味與這個品種進行一一匹配。可見,知道是什么品種對于喝酒者來說非常重要。也正是如此,以葡萄品種命名的葡萄酒也非常常見。
在新世界產酒國,酒莊大都會采用葡萄品種來命名其葡萄酒;這在部分舊世界產區也很常見。當然,前提是只有單一品種或以單一品種為主的葡萄酒才會在酒標上標出對應的葡萄品種名稱,不過其主要品種必須達到特定的比例。以美國為例,當其主要釀酒葡萄的混釀比例達到 75% 及其以上時,酒標上才可以標示此葡萄品種;而在澳洲,主要品種的比例最少達到 85%;在傳統的歐盟國家,也必須達到 85%。當然也有特例,在法國以葡萄品種命名的葡萄酒必須 100% 由該品種釀造。
以產地命名
很多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酒標上都可以找到葡萄品種名稱,但是即使不標出來,消費者也可以知道這是由什么品種釀造。這是因為一些舊世界產區有著嚴格的傳統法規,一個產區都種有特定的葡萄品種,不像新世界葡萄園種植著五花八門的葡萄。相比品種特色來說,這些產區的風土特色在葡萄酒中的體現更為明顯。
當然,這也是因為該品種能 100% 反映該產區的風土特色。例如,我們可以輕易得知一款來自巴羅洛(Barolo)的紅葡萄酒是采用內比奧羅(Nebbiolo)葡萄釀造,但酒標上你幾乎找不到對應的葡萄名,而只能看到巴羅洛這個產區名,這就是典型的以產區命名的葡萄酒。類似的還有許多,包括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基安帝(Chianti)、博若萊(Beaujolais)以及香檳(Champagne)等。
葡萄品種名稱 + 產地名稱
這種命名法在意大利最為常見,第一個單詞一般是葡萄名,最后一個單詞則是產區名,中間可以有“d”、“di”、“del”等多種表達,這個短詞和英文中的“from”或“of”的意思相近。分別舉個例子:Barbera d’Asti,這表示的意思就是此酒采用了阿斯蒂(Asti)地區的巴貝拉(Barbera)葡萄釀造;Brunello di Montalcino,Brunello 在意大利其實就是桑嬌維塞(Sangiovese)的一個變種,因此表示此酒是由來自蒙塔希諾產區的布魯奈羅葡萄釀成;Aglianico del Vulture,表示此酒采用了生長在(Vulture)地區的艾格尼科(Aglianico)葡萄釀成。
葡萄酒類型名稱 + 產地名稱
如果不在酒標上標明,我們很難判斷一款酒到底是采用什么方法釀造。有時候,一些意大利生產商為了更清晰地展示葡萄酒的特色,還會在酒標上以“葡萄酒類型名稱 + 產地名稱”的方式來告訴消費者葡萄酒的顏色、是否為起泡酒、是否采用風干葡萄釀成等。這種葡萄酒的表達方式和上文第三點提到的類似,就是以“d”字短詞來連接,例如 Recioto della Valpolicella,指的就是來自瓦坡里切拉(Valpolicella)的雷喬托(Recioto)風干葡萄酒。
以葡萄園命名
勃艮第(Bourgogne)的分級制度是依據葡萄園來進行劃分的,因此勃艮第葡萄酒的命名也主要是以葡萄園名稱來命名。以一款來自蒙哈榭(Montrachet)特級園的葡萄酒為例,酒標上最顯眼的詞語一定是其葡萄園名稱。同樣,大名鼎鼎的羅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葡萄酒也不例外。除了勃艮第外,來自澳洲翰斯科酒莊(Henschke)的神恩山(Hill of Grace)葡萄酒也是來自同名葡萄園。
以酒莊命名
和勃艮第不同,波爾多(Bordeaux)的分級制度則是以酒莊分級來進行劃分。因此,在波爾多,酒莊正牌酒也是以酒莊名來進行命名,例如婦孺皆知的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和其它列級名莊正牌酒。當然,采用酒莊名命名的葡萄酒一般來自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的大酒莊,出產的葡萄酒品質都有一定的社會認可度。
以人物之名命名
對于一些貢獻卓越的人物,有的酒莊可能會以人物之名來命名自己的葡萄酒。這個人物可以是酒莊創始人或歷屆莊主,例如羅伯特•蒙大維(Robert Mondavi);也可以是酒莊其它重要人物,例如平古斯(Dominio de Pingus)的艾米麗(Amelia)葡萄酒就是以莊主夫人的名字命名;還可以是對社會或國家有卓越貢獻的人,例如某香檳品牌就以拿破侖(Napoleon)命名;或者是借用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例如小耶穌(Vigne de L’Enfant Jesus)。
以品牌命名
世界上不乏擁有悠久歷史和良好信譽的生產商,他們往往會打造一些迎合大眾口味的品牌葡萄酒。雖然專門建立一個葡萄酒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一旦成功,強大的品牌效應可以有效帶動消費,提升知名度,典型例子有法國木桐嘉棣(Mouton Cadet)、德國藍色修女(Blue Nun)和葡萄牙蜜桃紅(Mateus)等。
借 名
借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營銷為目的,這在美國比較常見。例如,曾經一個美國酒廠就給自己的起泡酒貼上了“香檳”的標簽,其實它和真正的香檳酒沒有任何關聯。實際上,借名的葡萄酒大多沒有嚴格的規定,這很容易令消費者混淆。和借名比較類似的一種就是傍大牌,依托大牌現有的名聲來提高自身銷量。
例如南非有一個葡萄酒叫做 Goats do Roam,靈感來自酒莊此前生產的山羊乳干酪。不過由于和 Cotes du Rhone(羅訥河谷丘)很相近,在酒圈引發了爭議,該品牌也因禍得福在出口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該品牌還有許多其它類似酒款,命名都非常有“心機”,如 Goat-Roti(與羅第丘 Cote Rotie 相似)、Bored Doe(與波爾多 Bordeaux 相似)和 Goat Door(與金丘 Cote d’Or 相似)等。
以本地地標命名
為了應對不同的葡萄酒消費市場,有的酒莊會以本地知名地標來命名葡萄酒,來自澳洲克萊爾谷(Clare Valley)的頂級生產商金百利酒莊(Jim Barry)就以本地歷史地標“阿爾馬(The Armagh)”命名了酒莊的旗艦葡萄酒。
以故事或傳說命名
以下僅列舉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葡萄酒。
(1)雙掌
雙掌(Two Hands)的故事得從酒莊兩位創始人說起:邁克爾•陶菲(Michael Twelftree)多年來一直從事葡萄酒生意,而理查德•明茨(Richard Mintz)則是一名注冊會計師。有一天,兩人擊掌而誓,雙掌就此而生。
(2)紅魔鬼
智利知名的干露酒廠(Concha y Toro)旗下有一款系列葡萄酒叫做紅魔鬼,它的名字來源非常有意思。早在 1891 年,酒莊創始人干露先生聽聞工人說酒窖里有鬼,他靈機一動,將此事當做真事散布了出去,紅魔鬼的名字因此而來。這下小偷再也不敢來偷酒了!
(3)公牛血
匈牙利一向以托卡伊(Tokaji)甜酒著稱,不過資深酒鬼們一定知道匈牙利東北部的埃格爾(Eger)產區還有一種鼎鼎有名的葡萄酒叫做公牛血(Egri Bikaver/ Bull's Blood)。相傳 1552 年舊土耳其帝國軍隊圍攻埃格爾時,匈牙利軍隊當即喝下了辛辣的紅葡萄酒。看到匈牙利人充血的眼睛,染紅的胡須和高漲的士氣,土耳其人嚇到了,很快就敗下陣來,并堅信匈牙利人不好惹,因為他們以為匈牙利人喝的是真正的公牛血,才有如此高的戰斗力。后來,這個名字逐漸傳開,并成為了肌肉和力量的象征。
(4)枯藤
枯藤譯自 Dead Arm 一詞,Dead Arm 意為“死亡之臂”,其名字來源于酒莊受真菌感染的老葡萄藤。老藤受到感染后,有一部分不能生長葡萄,就像斷了一只手臂,于是酒莊主人戲稱它們為 Dead Arm。
(5)就是它!就是它!!就是它!!!
不要懷疑小編寫錯了,這的確是一款葡萄酒的名字。這款“就是它!就是它!!就是它!!!”白葡萄酒(Est! Est!! Est!!! Wine)產自意大利。相傳 12 世紀時期,一位德國主教讓信使在沿途替他找尋美酒,如果在某個旅館發現好酒了,就在大門上寫上“Est(就是它)”的字樣。后來,信使到達一個旅館時,發現了一款極其出色的白葡萄酒,他覺得單單用一個“Est”已經不足以表達他對這款酒的驚嘆,于是他索性寫上了三個“Est”,這款酒也就有了這樣一個名字。看來,他們在 12 世紀就知道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了啊!